在中國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青少年體育成為全民健身工作和體育發展的風口,在各行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體育活動場所的數量和質量均有顯著提升,由此也對器材的規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
《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的正式發布實施為青少年體育工作注入全方位發展動能,也對于青少年體育器材、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4月,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承接了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委托的青少年體育器材安全通用技術規范的研制工作。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科技標準部主任張小晶在體博會青少年論壇上與大家分享了《青少年體育器材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的最新進展。
在聯合會承擔青少年體育器材標準研究工作之前,業內已有不少企業積極開展了青少年體育器材的研發和建造工作。2015至2017年,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河南等地的體育公園建設中已經開始安裝適合青少年使用的健身器材,特別突出的趣味性和適用性。但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沒有標準進行控制,產品執行的標準各自為政。“聯合會接受委托,對這些青少年體育器材進行規范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安全指標,一方面保證青少年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為政府采購提供技術支撐。”
張小晶表示,青少體育器材是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保證,制定該項規范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國內體育器材生產企業研究生產具有一定挑戰性、刺激性、新穎性、趣味性,適合青少年兒童的體育器材,以激發青少年勇于探索、勇于嘗試,不怕失敗的拼搏精神,推動青少年校外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得廣大青少年體育意志普遍增強,參加體育活動的青少年增加,為青少年形成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制定《規范》,一方面實現有效控制產品質量,為政府采購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保證使用者的安全,推動青少年體育器材生產向規范化、科學化、適用化的方向發展。
結合青少年體育器材生產的研制、生產、安裝工作,考慮到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問題,聯合會標準部從青少年體育器材的設計、材料使用、產品結構、產品性能、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測試,并形成了青少年體育器材技術規范。
《規范》的指標設計以青少年的體育器材的安全為基本出發點,強調材料具有阻燃性。對材料中的重金屬含量以及有機物的含量及金屬材料的防腐性能進行規范。在安全要求方面,主要從產品的外形設計結構、主要零部件凈載荷、穩定性、安全警示、疲勞性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規范》指出,青少年體育器材產品結構設計上需考慮青少年體育器材的趣味性以及功能性,根據青少年身體發育特點應設置懸浮橋、攀網、爬繩和爬竿,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中進行鍛煉,強化功能應配置雙杠、單杠等傳統器材。產品設計應考慮青少年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五大核心因素,合理開發產品。《規范》對機械結構設計部分的要求更加細化,以最大限度保證使用者的安全。《規范》規定了以技術條款相匹配的試驗方法。結合健身器材設置的檢驗方法與青少年體育器材的需求特點,形成了試驗方法體系。
“《規范》的正式確立與全面落實將成為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誠摯地邀請從業各方積極地踐行該規范,以實際行動助力青少年工作。”張小晶如是說。(豐佳佳/文 陳琳華/圖)